中国房颤日 | 科学防治房颤,守护心脏健康!
心脏跳动的每一次 “律动”,都是生命活力的象征。但当心脏从 “规律跳动” 变成 “颤抖乱跳”,一场无声的健康危机可能正在逼近 —— 这就是房颤,一个被称为 “沉默的杀手” 的常见心律失常疾病。
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,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面纱,学会科学防治,守护心脏健康。
什么是房颤?
房颤,即心房颤动,指心房(心脏的上腔)以不规则的、快速的方式跳动,导致心跳节律不齐。
常见的病因有:冠心病、高血压性心脏病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、缩窄性心包炎、心肌病、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。

除了以上基础病,还有多种危险因素,如:吸烟、酗酒、肥胖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、高血压、高血糖等也与房颤发作有关。
房颤的现状与危害
房颤的威胁远比想象中更普遍。我国现有超2000万房颤患者,随着老龄化加剧,发病率正以惊人速度攀升。更可怕的是,很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浑然不觉,直到突发严重并发症才追悔莫及。
房颤之所以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,是因其暗藏三大致命威胁:
脑卒中风险飙升5倍:房颤时,心房无法有效泵血,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。这些血栓一旦脱落,会随着血液“漂流”,堵塞脑部血管,引发缺血性脑卒中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 20% 的脑梗由房颤导致,且这类患者的致残率、致死率远高于普通脑梗。
心力衰竭风险增加3倍:长期房颤会让心脏像过度劳损的发动机,逐渐失去正常功能。心脏为了维持血液循环,不得不加倍“工作”,最终导致心肌受损、心脏扩大,诱发心力衰竭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死亡率翻倍:未经规范治疗的房颤患者,生存率显著低于常人。不仅面临突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,还可能因心脏功能衰竭、肺栓塞等并发症危及生命。
如何发现房颤?
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,“沉默房颤”更令人防不胜防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慌、气短、头晕、乏力等典型症状,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毫无感觉,直到体检或突发严重并发症才被确诊。因此,主动筛查至关重要!
常规筛查: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“金标准”,普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(Holter)能捕捉到异常心律。建议高危人群(如60岁以上老人、高血压 / 糖尿病患者、肥胖人群等)定期进行检查。
智能辅助:家用智能设备(如心率手环、智能手表)可实时监测心率,若发现心率异常加快或心律不齐,需及时就医确认。
警惕信号:即使无症状,若家族中有房颤病史,或本身患有基础疾病,也应提高警惕,定期体检排查风险。
房颤的预防
房颤并非“不治之症”,通过科学预防和规范治疗,可有效降低风险、控制病情。
预防 “三件套”:
控慢病:严格管理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基础疾病,按时服药、定期复查,避免病情波动引发房颤。
健康生活:戒烟限酒、低盐低脂饮食、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(如散步、太极拳),为心脏减轻负担。
定期筛查: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心功能,高危人群缩短检查周期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精准检测,防患于未然
房颤的发生与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。传统血脂检测(如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)只能反映血脂“总量”,却无法识别真正危险的“隐形杀手”—— 促炎因子HDL-3、小而密LDL等脂蛋白颗粒。这些颗粒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,引发动脉粥样硬化,增加血栓形成风险,进而诱发房颤及相关卒中。

国盛医学馨无忧®血脂亚组分检测,通过先进技术精准分析血脂成分(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与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),能提前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隐患。从血脂异常到房颤发病,中间存在“窗口期”,借助精准检测,我们可以更早采取干预措施,从源头降低房颤风险,为心脏健康筑起一道坚固防线。
馨无忧®心梗脑梗精准检测核心优势

精准全面:凭借高灵敏度检测技术,全面捕捉血脂功能的各项关键指标;临床验证结果显示,检出率高达84.5%
采样便捷:通过2mL外周血采血或指尖血采血即可完成采样, 操作简便
权威认证:获多项发明专利和创新注册证并入选广州市创新目录; 在美国,其临床意义得到充分验证,被列入美国医保(代码83701)
个性管理:基于更精准、全面的检测结果,可定制全方位心脑健康管理方案,提供一体化风险管理服务
-
别让“年轻资本”变成健康“负债”
넶0 2025-06-13 -
中国房颤日 | 科学防治房颤,守护心脏健康!
넶11 2025-06-06 -
你的血管正在被每天的食物慢性谋杀!
넶13 2025-05-28 -
世界高血压日|关注血压健康,科学防控刻不容缓
넶19 2025-05-16 -
酗酒“心”警钟:别让酒杯,成为健康的“凶器”
넶23 2025-05-06 -
深夜不睡,血管遭罪:熬夜对心脑血管的致命威胁
넶27 2025-04-22